来源:世界经理人
最近收到好几个同学的紧急求助,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,订单出了问题。
不知如何沟通下去了。面对客户投诉,该如何处理呢。
其实面对索赔并不需要过于担心,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很重要。
希望今天这个案例能给大家点启发。
”
学员提问
料大你好!我们是保温杯供应商。
一个订单14万个发货给我们的一个大客户,货到销售后客人收到投诉说杯子密封圈太松,需要我们解决。
我们给出以下两个方案:
1) 发改进过的皮圈去客人仓库进行更换,期间所有费用我司承担。
2) 把货拉回国内,我司进行返工,货好之后最快速度运回,期间所有费用也由我司承担。
第一个方案他直接否决,第二个方案他勉强接受。
在他仓库的货合计5万个用这个方式处理,其他在最终客人仓库的货必须按照当地零售价索赔。
料大,辛苦指点下后续要如何推进谈判。
PS:
客人我们是合作很多年,订单量一直很大,但今年他找到了新的供应商,一下子就断掉了和我们的合作,后续就突然提出这个索赔问题!
我的回答
你们知道你们保温杯有密封圈的问题吗?
有没有大货留存样,看一看测试一下是否确实存在松的问题?
这样说的原因是因为索赔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客户举证。
客户提供照片、视频、质量缺陷样品或者我们自检大货留存样了解可能性和可性度。
第二是了解质量缺陷产品有多少数量,这直接跟后续的索赔谈判的金额相关。
你们提出的第二种方式意味着很多麻烦事要处理。
你们既然已经给了这个方案选择和讨论,那么拆解一下,客户仓库的5万个退运重新返工再重新发给他,你们没有理由不答应。
如果真的要这样操作,我倒是建议在保税加工区进行,这样不需要进关,加工完成后直接再发走。这方面你们可以多了解一下。
但其他客人仓库的货要按当地零售价索赔,那估计是一笔不小的金额。我建议还是谈判的重点,放在这个议题上。
首先,密封圈松了是不是就一定不能用了?
如果卖到那些低价小超市,价格低自然质量期望不高,那起码还能值一些钱。
即如果保温杯不召回,仍留在最终客户的仓库,那么客户要求按照在最终客户仓库的货还要按照当地零售价索赔,那显然是不合理的。
从这个方面去考虑,跟客户谈的重点在这部分。
你们的保温杯是过去经常有些质量上的问题吗?
找到新的供应商就一下子断掉合作,这个确实也很少见,除非是之前已经有过一些质量投诉。
再不然就是新供应商的付款条件或价格足够吸引客户。